攝影:梁寒衣
編者按:本訪問稿原刊於2010年6月號/馬來西亞《普門》雜誌125期。
梁寒衣老師受訪間,述說如何「智慧妙用」,以「安住」、「專注」實踐禪!
半僧·火蓮
作者/採訪:沈明信
「莫要阻擾了我和阿彌陀佛的會晤……」竹枝搖曳著,碧渥的葉片上鎏著夕陽金色的迴影。隔著書窗,一輪紅日下墜著……金紅的鎏影,一點一點,徐徐泊過指尖,泊過書冊,泊過觀音寂止的姿容……我正要出門,向著電話一端的朋友告罪。
「很急的事嗎?」朋友說道。
「沒有,沒有。只是去和阿彌陀佛打個招呼──」大笑著向友人解釋:「夕陽滅度之處,便是彌陀寓居的淨土……於是,想乘著天尚未昏黯之前,再睹一睹彌陀形容……」
──《雪色青缽》
只是拜會夕陽,在梁寒衣文學的筆觸之下,竟成了和彌陀的相會。這九天之外的巧思,細如蓮蕊,而她確實人如其文。
很難以一篇採訪文字來具體介紹梁寒衣。她不沾煙塵的外貌,清純的嗓音,素蓮似的一身裝扮,禪居遠郊。她的一言一行,都可以帶著典故;她禪居之處匠心佈置,處處可有公案。
伴著梁寒衣接受訪問,是她的隨身弟子,法名大癡。端上了茶,梁寒衣馬上給我們出了考題:「為什麼叫大癡?大家來說說看。趙州茶可不好喝的哦,要喝茶趕快答。」
對於我的採訪要求,她開門見山地說:「沈居士不用介懷,大家很隨性地談,也不一定要寫,有感受就寫,沒感受就不寫。」
你自可以從梁寒衣的身上,以及她周遭的一切,去咀嚼禪味,這當中不必有太多的語言。
為了文學而佛學
最初接觸佛法,是為了文學而佛學。廿多年前的臺灣,佛教並不盛行。梁寒衣愛讀日本文學作品,川端康成、三島由紀夫的著作都深受佛法的影響。此外,文學人的感受都比較敏銳,佛法則可以起安定的作用。為此,梁寒衣開始寫作的時候就學打坐,也接觸佛經。
梁寒衣形容自己「為文學而佛學」,是一種企圖心,想吸收佛學來滋養文學,而非很認真將之視為生命的修行。「佛法是知易行難的。如果你只是去讀佛經,或者去靠你的知識和頭腦,沒有辦法到了,你只是有皮毛而已,可能很淺。你要明白它的血,就必須要體悟它。佛學是『事』、『理』並重的,必須遵行其修行體系,才有辦法一窺佛門的堂奧。」
十多年之後,她卻發現佛法才是生命的原點;逆轉過來,為了佛學,她可以捨下文學、捨下生命所有的一切,她說:「只是為了回到生命最究竟的解脫吧!」
只懂佛法的皮毛
這當中的一個契機是她的父親因為心肌梗塞過世。她與父親感情深厚,父母卻無法理解她的生涯選擇,經常顯露失望之意。「我是那種追尋自己生命而忘記父親期待的人。」梁寒衣沒料到父親走得如此倉促,令她措手不及,內在陷入很深的自責與虧欠,她自覺辜負了父親。
看到父親躺在棺木裏,梁寒衣恨不得死的就是自己。就在那巨大的傷痛之中,梁寒衣看到了自己很深刻的痛感和執著,原以為自己修了十幾年,卻使不著力。
「這才發覺當文人是不行的。作為一個文人,自以為用你的聰明和深邃,表面上可以寫、可以說、可以引用──可來到刀口上的時候,慢慢割你的脖子的時候,這一切都沒用了。」
梁寒衣自言是父親度了她。她決定參悟生死,七天內她念了一百卷《金剛經》,希望有助父親解脫,同時也為自己打下深厚的佛學基底。她也到中臺山向惟覺老和尚學習,同時師從的還有一位她不願透露姓名的老和尚。深入禪法後,她把過去的都一筆勾銷。
梁寒衣自言出身禪門,對於禪,她認為就是「空寂」,更是「智慧妙用」,而方法是「安住」和「專注」。
「就因為人有分別心,常在好壞、是非、美醜、得失……中取捨,所以我們面對喜歡的人事物時,就感到喜悅;而當我們面對不喜歡的人事物時,則厭惡、不耐煩。從早到晚,心都在外境中轉來轉去,時而悲、時而喜,無一刻寧靜與自在。」
活在相對的境界中,就容易常生煩惱,所以要使心安住下來,唯有以「平常心」(即「常住不動之心」)來面對一切才能達到。「但要達到這種自在的境界,唯有透過禪定才有辦法,所以每天要有固定時間打坐,以及隨時反省、慚愧、思維自己的起心動念及佛法解脫之義。」透過長期的練習、熏修才能將心定下來。
作為一位在家的修行人,面對的挑戰是什麼呢?梁寒衣坦言,居士修行很容易給自己打折扣,所以,最主要是對自己的期許,希望能夠在證悟的路上走到什麼樣的境地。
「居士修道,就如同火中培植蓮花,因為被許多瑣事、人際牽絆,修道不易。不比僧侶是正向修行,等於是在水中培植蓮花。」雖然如此,過去禪門仍有許多在家居士修行有大成就者,這證明居士道是可成就的。梁寒衣說:「這不是頭亮不亮的問題,而是心亮不亮。」
以居士的身份來推動佛法工作,確實比較有困難和障礙,而且對梁寒衣而言,僧侶的法服是世間最美的衣服,出家對她而言,有著相當大的吸引力,但在現實生活中,已經擁有配偶作為「同修道侶」的她,將出家的問題,交由因緣來決定。
梁寒衣曾撰文自稱「半僧」,在面對一名穿著緇黑袈裟的僧侶,她描述自己:「白衣素寂。缺乏這襲象徵戒德與律儀的僧衣,我至多僅能稱為半名僧伽。」
半僧學佛,寒衣火蓮。
── 載於馬來西亞「普門」雜誌125期 2010年6月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