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- 大鑑導師
- 最新消息/課程
- …
- 大鑑導師
- 最新消息/課程
- 大鑑導師
- 最新消息/課程
- …
- 大鑑導師
- 最新消息/課程
華 嚴 智 海
河中專骨,去虛取實
攝影/梁鳳嬌
華嚴智海
河中專骨,去虛取實
萍蓬草,又名河骨、川骨。
少時於一花道場域,見花道者將之題為「河中專骨」,
胸中怦然,銘刻不忘。
要修行,則勢必入於法流法水,成為一名「河中專骨」。
能專注專致,即為「止」; 能循法思惟、覺照,即為「觀」。
能去虛取實,如法薰修、履踐,始能入佛智慧,
也才能談「華嚴智海」,諸河匯聚、眾智總集。關於六祖《壇經》筆札——
六祖《壇經》為「南宗禪」源首,六祖慧能(註一)一生的行狀,以及教法的心髓和總結,也是「一花五葉」(註二)的開端,歷來禪宗祖師、禪和們無不研讀、也無不奉為圭臬。
《壇經》弘講起於2002年9月20日中秋月滿之日,迄至於2004年5月20日,共分5期,也即住山保任九年而後。時已病體深沈,只因認為逝前必將留下宗門髓旨,以是剖心而講、細密指陳。整理者為一甫退休的工程人員,曾謙虛表示:「之所以整理,無非只為他日臥於安寧病房,方便自身研讀、掌握而已。」不料前一、二品乍一推出,則大受同學歡迎、輾轉影印留傳。於是又陸續整理……至第六品結束,《維摩詰經》弘講業已開始,乃轉而投入《維摩經》的整理。至第六品結案,漫長跋涉,整理者不止憂患於眼疾,亦憂患於肉身與精神的病難中;由是《壇經》與《維摩經》兩經均雙雙於「第六品」嘎然而止(註三)。
雖則如此,但兩經筆札均經山中一字一句嚴謹校改,因之,乍看僅得其半,卻已深密緘封了禪門與教門的旨意。無論志切宗門、或教門,皆足以依之為參佐。
《壇經》現前已具十品聽寫稿,7~10品筆札初稿亦已整理,只是尚欠大力的刪改校潤。志於宗門者不妨續起績貂,緣於整理筆札本就是深入參究教法、消化教法、契入教法的工夫。寫於2022年6月28日
註釋:
(註一)六祖惠能,唐時「惠」與「慧」為同義字,常交互慣寫。然,六祖惠能的命名,應指「佛慧,能也。」所指的即如來智慧。因現代,二字已區隔使用,為提醒「佛慧」義,故山中恒將之書為「六祖慧能」; 同時,不忘本然,亦有時書作「六祖惠能」,而兩種並行。
(註二)一花五葉,一部份研究者堅持所指的是達摩以降,迄至六祖的五代傳承。另一部份則主張係六祖以降、所開展的臨濟、曹洞、溈仰、雲門、法眼五宗。後者成為宗門主流的看法。
(註三)參見《維摩詰經》及其筆札的前言。
六祖《壇經》筆札
梁寒衣講述・校訂/張月珠整理
May 8, 2024《六祖壇經》筆札──懺悔品第六May 8, 2024《六祖壇經》筆札──坐禪品第五May 1, 2024《六祖壇經》筆札──定慧品第四未完,尚餘七~十品,待有志者整理
關於《道德經》——
《道德經》一共分為〈道經〉與〈德經〉上、下二卷——
上卷〈道經〉側重於「老子之道」的本體與本質;下卷〈德經〉則強調生命的實際對應與應用——
上卷論「體」下卷為「用」,兩者互為輝映,折射了老子哲學一體的兩面。
老子八十一章,章章珠璣。
每一章節,皆錘鍊濃密,飽含著豐沛的人生歷煉與思想光照。
隨手翻閱,分章、分句而讀,也自成況味,自成一深度的覺觀與體察。
關於憨山大師與《道德經・憨山註》——
憨山大師,是明朝高僧,精湛教觀,圓攝禪、淨,是一名以生命具體作證,具有嚴切的實修系統以及禪定經驗的大德。
也是一名器識宏遠,心量縱橫,能吞盡大江,會通儒、道、釋,具有罕見的目光與洞識的偉大行者。
所修證的肉身,目前,仍供於曹溪「南華寺」,與六祖一併。
他曾以三件事策勉一己,即「不知春秋,不能涉世;不知老莊,不能忘世;不參禪,不能出世。」;由是,玄解圖照,氣勢開闔,炯異於傳統佛教弟子之於儒家的漠忽,或之於道家的輕藐。
之於《道德經》,他的觀點是,欲瞭解老莊,則必須先熟覽教乘,精透《楞嚴經》,融會諸佛「破執」之論,始能不為文字所惑;同時,必須精修靜定,工夫純熟,用心微細,始能體會老子的用心苦切,也才能獲真實受用。
擁有深邃的禪觀禪定,曾聽急流瀑布聲而冥然入定——
基於此,他以十五年的光陰所思惟、註解的《道德經》,自然,緜密深切,是一實修的寶典,遠非徒以文字,強作見解,卻乏於靜定工夫的諸家、諸註所及。
本課程,將以憨山所註的《道德經》為經緯,深入淺出,針對現代人的生命情境、生命課題,加以融會、詮釋;希望能活出老子,活用老子。
盡此心意,以道相資
——關于《道德經・憨山註》筆札
公元2007年,自從歸命如來法道,從不相信此生將有異師、異道的一己,基於之於憨山大師的甚深崇仰,而展開了《道德經・憨山註》的圈點;瞭然一位精湛禪、教,定境澄明,既曾入於「空如來藏」,亦曾入於「大光明藏」,能與六祖比肩而坐的本色禪和,之所以「跨界」而註解道家鼻祖的《道德經》,必有其不可思議的理由與胸懷,也必有炯異諸家、非知識象限所及的功行與眼目——緣於它是一個高峯之於另一座高峯的詮解與透析,炯非山腳、底峯、或中峯所能向背。它並不單僅是「屋裡人對屋裡人」,更是「屋裡的高峯者對高峯者」。不研老子則已,要研,則〈憨山註〉將是能出其心髓的世間第一註。
宛然隔著時光的呼喝與叩撃,因了頂戴,由是2008年春日,啟開了本所未曾預計的《道德經 · 憨山註》的弘講——於山中,它是一段深長的儒、道、釋研磨、盤整、合會的過程,依憨山大師而展匯……
熾然勤猛,勞瘁至極,竟於第三期(2009年5月)因肺疾吐血而中輟。以為「死,則不妨死!但講經斷無只講一半的道理」……一俟肺疾轉為陰性、再無傳染之虞,即又抱病登台弘講,《道德經・憨山註》便在燎燒的體熱與渾身的藥氣中講罷了。一段烈焰爐中呼應明月,且維穩、持攝明月的歷程。
2017年間,一名法號「大癡」,一意冀願成為弟子、卻也始終僅為「見習弟子」的學員,於得知罹患癌症後,更是志心精勤、獨自完成了似已默默從事了長年的《道德經》CD的剪輯……大癡逝滅於次年春三月。珍惜此心意,不忍辜負!彼時,一面弘講《圓覺經》,一面註解圓覺經論的山中人,亦負病危危,於是,乃委請執事們代為審定,看看所剪輯的有聲書是否適宜作為授課使用?
執事未經細聽檢視便潦草肯可了。
註經勞竭了心神,及至開課前一周始克親自聆聼剪輯。乍聴,震驚:許是生死湍急,抑或是都會節奏本就如急流水般湍急無已,大癡的剪輯亦顯現迅速湍急,決非一般修學者所能聽受……主軸如此,更遑論其餘未暇審顧的諸般問題了。開課在即,不願失信,乃緊急召請三位居士共為聆聽與決策,結果由二名居士「臨危受命」地負荷了重剪的重擔。而由山中親自督治、覆聼。
也就在監製、覆聼,草擬一堂堂聽課綱要的過程,決定空其所有,將自身徹底還原成一名修學者,唯依師、依法、聽課筆記。依此自利、利他;更依此檢視十載春秋本體的「到與不到」,以及「消融歸得自受用」的工夫——這是數堂綱要後、繼之為筆札的原因。
多年塵土,於贏病中節節推進,至十七堂,大病忽至,幾瀕於死……病略轉,即逢大疫襲捲全球,世間國土頓成一個半蒙面的風景。到這裡,一個「一劑也未打」的長疾之人,也僅能立定腳跟「收拾歸去」:於是,埋首山嶺將夙昔所書寫的作品、草稿,以及所註解的《勝鬘經》、《圓覺經》等經論,一一校正、定稿,以迄於今……乃至於網站的爬梳與重建。
不是個虎頭蛇尾的人,然,《壇經》、《維摩詰經》,以及自所筆撰的《道德經》等三經均中途而止,不能不為憾事,也不能不為説明。跋涉至此,能否如所意願地至少整理完上半卷〈道經〉,也僅能聼諸佛心。命在,即成滿!
雖然如此,十七堂課卻已包涵了老子思想、道法、修証的工夫與髓幹。禪、教湛明,僅依半柱香即完成《楞嚴懸鏡》的筆述,又於曹溪暴動間迅即書就《金剛決疑》的憨山大師,卻以十五年的光陰始克完成道德經八十一章的經註,且自述:「每參究透徹,方落筆。苟一字有疑而不通者,決不輕放!」、「或經旬而得一語,或經年而得一章」,即可想而知其用功的深沈懇切,以及此章章、堂堂的珍貴、殊勝了!換句話説,它是一年僅得五、六章的髓骨沈吟。
古德謂「盡此心意,以道相資」——雖未成滿,然則,大癡盡其心意,二位修剪者、乃至於其餘聽寫者,亦皆隨分隨力、聽其心意,相資於道了!——而所謂道法,也無非無盡風顔摧折、無常凋殘中的心不動、心安住、心耿越與心持任。
如今,62堂(註)的剪輯已近成辦,81章的聽寫亦已完成,有志者不妨心光相續,向前泅潛、探珠、呈珠——
——于2022年7月15日
註:堂課的檔名編號編至61號,為61堂課;第4期期末分享另獨立1堂,故共計62堂。
《道德經》筆札
1~17堂/1~21章
梁寒衣講述 / 整理
更多文章- 《道德經》
此《道德經》上課綱要(即「板書/古文」),乃為利益聽課學員而編撰,由各別發心的同參所書寫;
內含援引的經文、詩偈、公案,以及祖師古德姓名、行狀。May 20, 2024《道德經》板書/古文 ─ 60~61堂May 20, 2024《道德經》板書/古文 ─ 57~59堂May 19, 2024《道德經》板書/古文 ─ 54~56堂更多文章 關於《維摩經》筆札——
宋代臨濟宗「話頭禪」的巨匠大慧宗杲,才慧芒耀、而氣骨昂亢,少時參方行腳,以其機鋒敏睿,無不受諸方肯可;惟他自知心頭未穩、並未紮實悟道。
如是十八年遷流而過,最末一次,他前往參叩圓悟克勤,誓言道:「將以九夏為期矢命參禪,此人若不異諸方,仍妄自肯我,以我為是,我便去寫〈無禪論〉,再無須為參禪一事枉費心神、蹉跎歲月!莫如好好弘講一經一論,把本修行……」,即帶《華嚴疏鈔》而行。
當然,所謂「掌穩一經一論」的修行,自是深深參、密密參,入骨、緜密地深入每一句偈、微言的髓旨,且將之鐵錚錚地內化、轉折、履踐為生命生活的實際。
《維摩經》弘講,自2011~2014,銷入四年心血,集結了禪/教,以及大/小乘諸部《阿含》、《華嚴》、《楞嚴》、《法華》、《涅槃》……等髓腦,更注入文化文學以及嚴謹的實修系統,以是博大精微,筆札雖僅完成六品,卻也有近50萬字之多,總攝了全經的核心旨要。
若只圖迅即掠過、多讀經典,自然無需於它。然,若欲如大慧宗杲般「把穩一經一論」地固本修持,則不妨以之為拄杖、為道伴!那是一名道者瀝瀝走過、致其全心的跡痕。
其餘八品,初稿已由學員整理完畢,即待有志者更進一步刪修成滿。《維摩詰經》筆札
梁寒衣 弘講・修改校潤 張月珠 筆記整理
May 29, 2024May 22, 2024May 22, 2024May 22, 2024
大鑑禪堂
開放時間
週二、三:早上10點–下午5點
週四:下午2點–晚上9點
週六:早上10點–下午5點
【週日、週一、週五及國定假日休息】
為避免招呼不週,
如欲至禪堂禪坐或參訪,
請先以電話預約
地址: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218-1號七樓|道場內景點此參觀▶▶▶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