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- 大鑑導師
- 最新消息/課程
- …
- 大鑑導師
- 最新消息/課程
- 大鑑導師
- 最新消息/課程
- …
- 大鑑導師
- 最新消息/課程
他 方 之 眼
「多年松樹饒皴皵,心間自有一條明」古德如是道。
攝影/梁寒衣
他方之眼
「多年松樹饒皴皵,心間自有一條明」古德如是道。
他人的眼目,可以為眩美霓霞,亦可以為風雷毒鼓,可以幻彩塗繪,亦可以醒振殺伐。
善學者最終唯在「心間自有一條明」:不為自、他惑弄,而以之為垂鞭、為助鼓,視無盡眼眸,如星垂穹野地前進。他 方 之 眼-且 觀 霓 霞
報導· 採訪
攝影/梁寒衣
且觀霓霞
吹笛人啊,
以或爾風塵、或爾純真,
或爾嫵媚黠思的瞳眼,
織勾出視網間的虹霞與垂影。且觀霓霞/報導· 採訪
August 20, 2021攝影:梁寒衣 本專訪原刊於1990年6月號/《自由青年》/楊麗玲 雙道軌跡互為呼應,織起同質的思維網路,點閱天上人間荒謬怪誕的情狀外,並將作者置思索于一切之上的狂熱,祭獻於「真理式」的...August 17, 2021攝影:梁寒衣 編者按:本文原刊於2013年/趣味新聞網 梁寒衣旅行文學 逼視人間生死 旅行者曾問哲學家,何以他屋內如此簡陋空無,「你的行囊不也很少嗎?」哲學家反問,「因為我正在旅...August 13, 2021攝影:梁寒衣 編者按: 原報導刊於2003年7月1日/林芝安/康健雜誌 第56期 同刊於美佛慧訊 梁寒衣(小說家)在成為枯骨前,應該更熱切地活 「每一次的死都帶來下一次的更生...August 10, 2021攝影:奧地利團隊 編者按:本採訪原刊於2018年4月15日/中央社 作家梁寒衣新書 找一點雪看淡生死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、唐聲揚台北15日電 生死是生命最難跨越的一關,禪學作家...他 方 之 眼-聆 彼 風 雷
學術· 研究· 評論
攝影/梁寒衣
聆彼風雷
高山滄海,學術與研究,本是唯許獨到的寂寞苦行和堅持;
有時,唯能留予塵封的書架與蠧蟲。
況乎當所研究,僅是一名默寂荒淹、早已擦滅的作者作品。
愛聽風雷閃電,將之視為遠方友人的迢遞與召呼;
三十年蟄隱,驀然回首,照見有人孜孜屹屹作著爬梳與研究;
少數業已知悉,更多的,是未知未見的出土;胸中唯有震動與感念。
潮打孤城,許或并不寂寞,
此處,回音悄悄,回音緜延,
將緘入繼起的雷音中……
它將是遠方的迢遞——圖說,七葉樹
七葉窟,是諸大阿羅漢第一次集結、集誦出如來教典所在;石窟前即植有七葉樹。
七葉樹,以其樹幹高大挺特,葉片七枚而命名。
謹以此致敬所有孜孜的研究者、淬煉者。聆彼風雷/學術· 研究· 評論
攝影:Nicole 寒衣的「緬甸的豎琴」是火,燒盡你延續人命的執戀;是雪,覆沒你助長情愛的野草。是水,滋潤你久枯性靈的清泉,亦是塔,引向你歸返佛陀的故鄉。 那彈在心間的琴絃,如夜夜升起之...攝影:梁寒衣 本書或旁徵博引,闡義幽微,或發揚先哲高風,扶正辟邪,其文精詳簡扼,寓意深遠,慧韻幽藏,除具有文學性,更富有宗教性,啟悟性,所謂正信、正見,悲智願行等諸多特色。 慧韻幽藏 ...攝影:梁寒衣 兼有作家與行者的高度,梁寒衣的佛教文學一方面有著向道的悲切,另方面更有著智慧的返觀,恰可以同時照顧著方內與方外,以此,她契入祖師行儀、經論義海的書寫,就成為讀者最好的指月之作。...更多文章【以下係研究梁寒衣相關之論文】
大鑑禪堂存有完整紙本及部份連結,若有需要,請聯繫我們,或直接上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查閱
1950年代的反共文學與佛教──《佛教小說集》裡的戰爭、愛情與鄉愁
清華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:李玉珍
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六期/2001政治性與性政治──讀梁寒衣的《赫!我是一條龍》
李有成博士
《文學的多元文化軌跡》/2005
評梁寒衣的《一個年輕的死》
葉姿麟梁寒衣現代小說集 苗栗縣政府(2009)/1993年1月8日〈中國時報〉《開卷版》
對生命的厭棄與逃離—評梁寒衣的《一個年輕的死》
楊照
文學的原像/1993年10月24日〈中時晚報〉
從魔幻飛到禪境的迦陵玄鳥──論梁寒衣的佛教文學書寫
黃文成教授
第二屆苗栗縣文學「耀日明月」研討會論文集/2009
自我觀看與人性試煉──解讀梁寒衣的〈殺死和尚!〉
陳英傑教授
《國文天地》第289期(2009年6月出刊)「佛為阿那律穿針」故事的敘事模式—
奚淞〈穿針〉及梁寒衣〈穿過長夜的針孔〉 與古典佛經的比較
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:研究生陳書渝
2010客家文學的岐出—梁寒衣的心靈圖像
朝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:張俐雯副教授
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獎助客家學術研究計畫:100 年 11 月 30 日梁寒衣佛教小說研究
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:研究生陳書渝/教授:丁敏
2011・僅供紙本,與禪堂洽詢索取
梁寒衣散文的審美世界
朝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:張俐雯副教授
朝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止善 第十二期 2012 年 06 月韓國華嚴宗初祖元曉大師傳《無涯歌》的文本敘事分析
政大中文所碩士班四年級:邱仲勇
2013梁寒衣佛教散文研究
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現代文學研究所碩士班:劉吉純
2016當代台灣佛教散文的書寫現象──以梁寒衣為例
台灣淡江大學中文系博士生:楊錦郁
2016長石寂寂,百劫重生—論梁寒衣 《無涯歌—元曉大師傳》的人物結構
副教授:陳昭利
萬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通識論叢第二十二期2019 年 6 月 30 日以下係有關梁寒衣著作之推薦與評介
涅槃之雪—2018/04
體露金風-2016/01
花開最末—2014/11
聽啊,緬甸的豎琴—2013/02
我們體內的提婆達多—2009/05
丈六金身,草一莖—2008/01
優曇之花—2007/01
無涯歌:元曉大師傳—1999/09
流過我容光的迦陵之音—1997/09
雪色青缽—1997/09
一個年輕的死—1992/11
黑夜裡不斷抽長的犬齒—1991/03
大鑑禪堂
開放時間
週二、三:早上10點–下午5點
週四:下午2點–晚上9點
週六:早上10點–下午5點
【週日、週一、週五及國定假日休息】
為避免招呼不週,
如欲至禪堂禪坐或參訪,
請先以電話預約
地址: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218-1號七樓|道場內景點此參觀▶▶▶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