編者按:追隨梁寒衣老師學習的學生心得分享。
折射於自身修行的啟發
──關于電影《美麗境界》
——傅睿邨
《美麗境界》改編自一九九八年由女作家Sylvia Nasar所撰寫,描述「約翰・奈許」的同名傳記,榮獲二OO一年奧斯卡金像獎八項提名,並獲得最佳影片、最佳導演、最佳改編劇本、最佳女配角等大獎的肯定。
英文片名《A Beautiful Mind》描繪了一個數學天才不為人知的內在心靈情狀;中文片名《美麗境界》,則更具象形塑了這顆美麗心靈與精神疾患共處、相啟的特殊情境。
一九四七年,二次大戰剛結束,美、俄兩大強權隱隱展開了各種競技,各自展現國力,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的對戰正式拉開帷幕。
在這樣的世界局勢下,來自西維吉尼亞鄉下的數學天才約翰・奈許獲得獎學金進入普林斯頓大學,他雖然天資聰穎,但似乎缺少社交技能(類似亞斯伯格症患者),與同儕間相處不睦,尤其當大家都勤奮努力撰寫論文、積極申請畢業後的出路時,奈許卻頻頻曠課,鑽研外人難以理解的「突破性理論」的原創性思維――他拒絕遵循世界上已知的各種理論撰寫論文,堅持透過自己的能力,發現新的邏輯與世界運轉的新穎原理。
奈許窮日盡夜地在宿舍與圖書館間穿梭、鑽研,沉浸在自己的世界,廢寢忘食。同學們看待他像是怪咖與瘋子,唯有室友查爾斯關心他,陪伴他暫時脫離科學的桎梏。
畢業前夕,其他同學紛紛通過論文答辯,申請到不錯的工作,奈許卻仍身陷創新理論的僵局中,連指導教授都不得不出來提點奈許一條「生存之道」。直到有一天,奈許在酒吧與同儕們遇到一群單身女性,當大家都靚覦著最亮麗的金髮美女時,奈許卻突然明白了一個道理,他用這個靈感,完成了奠定學術地位的博士論文,順利獲得人人渴望的工作機會,也結識了一位美麗的女學生,兩人墜入愛河,共結連理。
看起來事業一帆風順的奈許,由於破解密碼的長才,被美國最高軍事機構相中,開始請奈許協助破譯蘇聯滲透進美國的各種情資與密碼,隨著愈來愈深入的機密工作,奈許日漸深陷危險的處境……
奈許怪異的行徑引起關注,更令人驚訝的是,他竟患了嚴重的精神分裂症——長時間活在自己的幻想裡,與自己幻想出來的室友查爾斯為友,以及另一名情報局的神祕人共事……
他開始接受治療,但藥物的副作用嚴重影響他的思考,使他無法專心於縝密地邏輯推演。奈許該如何克服重重阻礙,繼續他的人生?
約翰・奈許於一九九四年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殊榮,是諾貝爾獎得主少數患有精神頑疾,卻仍於專業領域探索與研發的天才!他原創性的思想「奈許均衡(Nash equilibrium)」,為廣為人知的「賽局理論」做出了重要突破。
二O一五年,奈許與其妻子在美國由機場回家的高速公路上,因為駕駛超車不慎,發生嚴重車禍,雙雙罹難,享年八十七歲。
影片觀後,我將它折射回自身的生命,覺得本片對觀眾的啟發可以分成兩個層面來探討:第一個層面是求學時期,專致於探索創新思維的奈許;第二個層面則是意識到自己有精神痼疾,以及如何於此疾患中,開啟生命新篇章的奈許。
求學時期的奈許,有種「雖千萬人吾往矣」的氣魄與執著,即使在眾人眼中顯得愚蠢與可笑,卻從未滯礙他的堅持與追尋。他以僅僅二十八頁的博士論文驚豔了學術界,徹底顛覆了經濟學之父亞當・史密斯以降的經濟學理論。這點堅持,不論是為學、做事,乃至修行,皆需要如此堅毅的決心與精神,一如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《人間詞話》所比喻的為學之道三境中的前兩境:「無言獨上西樓,月如鉤」以及「衣帶漸寬終不悔,為伊消得人憔悴」。唯有如此的信念,才能升起相應的決心,成就那般的境界。
第二個層面則是與疾患心靈的相處之道,多數人看似身心健康,但以佛眼看眾生,眾生皆病。眾生若非顛倒妄想之病,怎會流轉於塵世而無從解脫?於修行而言,如何「帶病修行」(或廣泛地說法是「以幻修幻」),則是一個至為關鍵的關竅與覺知。
電影觀後常思及老師提捻的兩句禪柱子:「病中有個不病者」及「不與之俱去」。就實修而言,這是有次第的。「病中有個不病者」,須先知何為病?(如何是妄?是幻?)為了確知「病」,則須深入教觀,徹解覺者所言的「眾生病」是哪些,方能給藥。再者,確知眾生病,須有足夠的覺觀覺知自己正在「犯病」,而這需具足夠的禪定,才能有深切的覺察力;隨著禪定深化,也將看到較微細,未曾覺察的眾生病。
覺知自己正在「犯病」,則要提念「不與之俱去」,這是禪定功力深化後方能更進一步的加功用行,否則眾生習性念起便去,一次又一次與自身習性拔河、拉扯(雖然理上是空,當下醒悟,即是覺,無須「拉扯」,就修行的實際操作上,是有這番拉扯與泥濘的過程)。《圓覺經》常為人引用的經句:「知幻即離,離幻即覺。」(註),病者(如我們)知道自己起幻犯病時,要先能覺知「我正在犯病」,然後知道那個病只是幻,不與之俱去。
註:「知幻即離,不假方便;離幻即覺,亦無漸次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