攝影:梁寒衣
閉關中心的六祖肖像。
梁寒衣 隨身的修行法藏
前言:《六祖壇經》如同一幅精準的修行地圖,佛化文學作家梁寒衣老實皈命祖師之教,在生活中實修,一步一步檢證禪法力用。
編者按:本文原刊於2016年7月/人生雜誌395期
文/黃佳卿
從事佛化文學筆耕數十年,梁寒衣早期為了滋養創作,大量閱讀佛經,隨著熏習日深,生命重心全然轉向佛法修行,甚至一度放棄寫作;直到接觸《六祖壇經》豁然開朗,明白禪法真義不離世間,才重新以文學為舟筏,摹寫生活中的修行體證。
梁寒衣以六祖為親教師,卻風趣地套用時下用語,自稱是「六祖的粉絲」。曾經無論走到哪裡,總是隨身攜帶法本,居家與禪堂也處處可見六祖肖像,甚至連到了閉關中心,正對臥榻的牆上即是六祖,臨睡前總要眺望一會兒她的老師。
不過,自稱「粉絲」,只是輕鬆隨意的答客問,真正用意在提醒自己:不忘祖師教法。梁寒衣認真地說:「必須徹底皈命,在日用中深入到自己的骨血,直到有一天,自己的證入和六祖一模一樣,才可以放下他的容顏。」
攝影:蘇仁浩
六祖最大的影響是『不動道場』,更是爾後教法中『轉識成智』的立足點。
實修,檢證禪法力用
二十多年前,梁寒衣打完第一次禪七後,對禪法深有感悟,決心有系統地遍讀禪門經教,為回溯一花五葉的本源,從《壇經》開始讀起,直探「南宗禪」神髓。其後,她接續研讀祖師禪法,每遇宗門觀點歧異處,最後總回歸《壇經》檢驗,《壇經》成為孤曠的山居歲月裡,最重要的隨身法藏。
梁寒衣認為,《壇經》是六祖以自身生命故事印證,在人間的苦澇與艱辛中,開展出的實修教法,「成一切相即心,離一切相即佛」是其教法精髓,對話式的文字內容雖然易讀,但不能忽略經義,每一句都可熏修許久,其中包括許多調心的工程,亦涵藏整個菩薩道圓修的原型。
「人沒辦法隨時安恬寂靜,基本上是被自己的『眾生心』,如怨害、貢高、競爭、人我、嫉妒等,種種情識繚繞迷惑。」梁寒衣解釋,因為「眾生之牆」的屏蔽,以致我們看不到自己的佛性,而六祖教法的力道與翻轉,就在直陳「即心即佛」、「是心作佛」,每個人都有本體的不動道場,唯有認清自己內在的眾生,不被帶著走,回歸清淨心,當下即能安住於淨土。
「六祖最大的影響是『不動道場』,更是爾後教法中『轉識成智』的立足點。」她在參究《壇經》的時光中,有八、九年時間,只專修「轉識成智」一個教觀——練習遇到問題時,「知見一切法,心不染著」,以智慧心作反應,而不是隨自己的心識作主。而祖師禪法刀刃鋒利,教法獨特,梁寒衣的下手處,則是放下最喜歡的閱讀與寫作,轉從日常瑣務著手,親自檢證六祖從塵勞中打造出來的獨特教法。
因而,每天的早課,通常是埋首於石隙與廊道上,一邊念觀音聖號,一邊拾掇滿地落葉,特別是遇上颱風季,除了自家院子的落葉,隔牆毗鄰的國有林地,也連枝帶葉襲掃而來,她苦笑著說:「我念的佛號和我揀的樹葉一樣多,肯定不是文人的美麗形容,它是實際發生的。」此外,三層樓的居家,都不假手他人代勞,視同禪修功課,以穿針一般的耐性逐層擦地板、掃廁所、抹桌面,慢慢消融自我。
「有人問雲門文偃禪師,什麼是塵塵三昧?他回答,缽裡飯、桶裡水。」作務不到汗澇的程度,體會不到雲門宗風,回歸源頭,還是來自六祖的禪法,梁寒衣認為,行者須「慧劍單提日用中」,在生活中如實操作,看到自己的心偏移了、不耐煩了,立刻調回來,訓練自己安忍孤寂,長期精進,即能成全內外的淨土。
弘講,向六祖交卷
山中潛修多年,1999年起,梁寒衣開始講經,2002年因為健康狀況不佳,感覺生死無常迅疾來到,如再不將祖師禪法弘傳出去,有負祖師之教,因此決定將多年的實修心得與體驗,全盤交出,將祖師言教折射成現代語言,完整弘講《壇經》。當時,她拖著虛弱的身體,當作此生最後的、唯一的一次弘講,像春蠶吐絲般,如此講了二年。
講完《壇經》後,梁寒衣如釋重負說:「終於可以面對我的老師了!」於是她前往南華寺參訪,在供俸六祖肉身佛龕前打坐。自從近距離與師對晤後,六祖樸實如老農人的臉龐,深刻烙印腦海,望著坐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六祖,不再僅存在於經典,此刻是真實端坐曹溪的肉身。
從此,梁寒衣每次打開《壇經》,更多了一分親切,就像當日坐在六祖肉身像前,再次聆聽教示,一邊讀誦,一邊反躬自省,疏漏了多少教法?哪裡還不足?如同面對活生生的老師,慚愧檢省自己。
攝影:梁寒衣
閉關中心一隅,書桌畔、牀榻對面即是六祖肖像,以是臨睡前總要眺望一會、冥思一會。
長嶺闃寂,便是與祖師偕行。
皈命,以師為心
多年依止《壇經》修行,梁寒衣也體會到「以師為心」,而不是「以心為師」。她說,一般人通常追隨自己的心,思考、情緒、判斷、喜好……,一直都隨著自我,修行過程不抱定粉身碎骨的決心,內心往往是與教法拔河,不斷扞格,正是人們很難修證完滿的原因,唯有放棄自我中心,將老師視為自己的心,老師的教法才會真正受用。
對梁寒衣來說,《壇經》就像一幅精準的修行地圖,只有在生命與生活中實際操作,才算真正按圖索驥,因此,親自走一公里,就有一公里的自家風光,如果設定自己是千里馬,決心追隨祖師的道路,期能和六祖一樣,走出一條宏闊璀璨的證悟大道,關鍵就在——老實地一步一履,扎根駐足,終身篤行不移。
相關連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