攝影:大俠
視孤獨為創作的主要素質,更是生命的實相,唯有超越孤獨,才能無掛礙地面對自己,專注於創作。
粗衣粗食,堅持單純的心
編者按:本文原刊於1994年12月25日/中國時報
文:駱靜如
作家梁寒衣的生活可以「簡淨樸素」還涵括,她專注於寫作,衣食簡單素淨,生活平淡如水,這都源於有一顆單純執著的心。
十多年前,大學畢業時,梁寒衣已準備出國留學,行前為了體驗生活,特地到泰北為難民服務。
在那裏,她見到人間的雜亂、戰爭的殘酷,難民茫然迷惘的眼神讓她久久無法忘懷,心生悲憫,重新思考未來的路。
梁寒衣深切體會到,無情的戰爭固然源於不健全的政治制度,而人性的貪婪無知更難辭其咎;唯有思想心靈能重新改造,人類才有希望,只是內在革命比起制度改革更為困難。
想起魯迅「醫病不如醫心」的悲願,她毅然放棄留學之路,全心投入文學創作。
由於起步較晚,而創作又必須長期沈思閱讀,為了與生命賽跑,梁寒衣不敢浪費一分一秒在與創作抵觸的事,諸如賺錢、做菜、應酬、打電話等生活的枝節,以扶持生命的主幹──創作,使之茁壯繁榮。
為了省錢,她以每月一千元在新店的山腳下租了一間十坪的小屋。
這間小室雖然狹窄,卻相當僻靜安全,交通也頗為方便;最重要是房租便宜,負擔輕微,免除為了生活奔波之苦。
為了省時,她十天買一次菜,經常每天只煮一餐,利用答錄機接電話。
只要有能力買菜、旅行,她絕不會浪費精神去賺錢。
一旦經濟拮据,她才會走出斗室,暫時去採訪、代課、翻譯或演講,以這些副業來維持生計。
獨居隱遁在經濟上固然需要自給自足,心靈更要耐得住孤獨。
梁寒衣視孤獨為創作的主要素質,更是生命的實相,唯有超越孤獨,才能無掛礙地面對自己,專注於創作。
梁寒衣獨特的生活型態,再喧囂擾攘的紅塵中的確是個異數,初時不免受到眾人的質疑、誤解,但她始終未曾動搖改變。
她說:「一般人的生活如同計程車表,是可見的、量化的;我從事的則是生命底層的心靈活動,而心靈的里程碑是無法量化的,表面上毫無成就,卻是真實無偽的。寫作有賴心靈的敏感透視,並非一定要在紅塵中打滾,才能產生有血有肉的作品。世界上需要各行各業的人才及各種生活方式,應該彼此尊重。」
今年夏天,小屋的房東將房子收回,她離開蟄居十年的小屋,住進更偏僻的社區,生活依然純淨孤獨,對真理的追尋也依然堅定不變。
(1994年12月25日〈中國時報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