攝影:Nicole
車軸草
大乘,意謂「最浩廣的車輛與運載」。車輛,不可乏於中心車軸:如來智慧與志欲。
祈願法之車軸無涯開展,此一處、彼一處,綻滿大地與心田。(導師)
攝影:Nicole
沒有「定」的工夫,就無法探測問題、心靈的根本癥結,而提出對策、解結,漏口就會不斷地重複;沒有修「定」,教法也就像「浮萍」一樣,無法紮根,等境界風一吹,身心就隨「貪瞋癡」共舞去了。
追,心!
――與師偕心,與心偕行
——淑嬌
回憶西元2002年9月,一個偶然的機緣,上了導師的「六祖《壇經》」課,是生平中首次與佛法相遇。上班族的我,雖然對佛法非常陌生、亦不了解任何佛學名相,竟然很愉悅、很期盼著週五(週四)晚上兩小時的課程快快到來,可以聆聽導師對《壇經》的精闢教法、示例……,洗滌精神、心靈上的煩惱、愁緒種種。
比如師提到《壇經》裡的「轉識成智」偈,是整個「大乘教法」修行的核心――要在日常中,轉我們「藏識」中各種正、負向的意識種子(種種的經驗、情境、情緒)為「智慧心」、「慈悲心」;將「凡夫心」的「藏識」,轉為「菩薩心」的「藏識」。因為我們的「識庫」有各種陰暗的東西,不知不覺中支配、影響我們的一生,須運用深厚的「禪定力」去覺觀,把埋藏在意識底層的各種創痛、扭曲……等負面經驗挖掘出土,面對它、轉化它,使其都化為明亮的智慧。而且「佛法」是「出情法」,一定要斷除情執愛染、遠離情見;因為一旦有了愛憎心、動了情見,就很容易被遮蔽,失去理智!所以「轉識成智」的要則之一,就是「但於轉處不留情」,不留各種愛憎、煩惱、情感和心緒;一切回歸事物的本質,依理性、依「智」去處理,去圓成……此外,自己也覺得「無所得心」此句教法很受用,就學習以「無所得心」來面對職場、家庭的種種情境,真的受益良多。
隨後幾年,陸續上了「禪門源流」、「證道歌」、「道德經」等課程,雖然很歡喜,但因仍需專注職場,覺得工作忙碌、比較力不從心,僅是每週兩小時的精神SPA,對佛法仍然一知半解。到了2008年11月,導師主持的大鑑禪學會成立,就加入成為會員;也下定決心於2009年9月退休,希望好好接近學習佛法。而且老實說,個人極不善言辭,且因生性愚鈍、是一個不聰慧的人(父母都說我一直是死讀、苦讀的),別人1分努力,我可能要加用5倍、甚至10倍的工夫才可,故此生亦甚少出遊。所以在2010年就從簡單的聽寫教法開始,聽寫登打《壇經》、《證道歌》等上課CD(MP3),慢慢地學習;而且過程中一點都不覺得苦,只要一聽教法,就法喜充滿,了知導師真正的「開啟了我的人生的另一扇窗!」是我生命中的大善知識。到了2013年,大鑑禪堂也成立了,開始陸續參與禪堂的法會、誦經等活動。
幾年下來,發現雖然知道一些佛法名詞,卻仍只是「口頭禪」、「名相」而已,自己依然凡夫心熾盛、「貪瞋癡」不減、很無知,有些事物僅知表相、而不知真義,就立刻「身、口、意」現行,爆破了!所以經常犯錯、過患不斷,心中非常懊悔。就像《壇經》六祖慧能說的「內調心性」,看似簡單,但因為沒有依師的教誨:要修「禪定」、修「安忍」;沒有「定」的工夫,就無法探測問題、心靈的根本癥結,而提出對策、解結,漏口就會不斷地重複;沒有修「定」,教法也就像「浮萍」一樣,無法紮根,等境界風一吹,身心就隨「貪瞋癡」共舞去了。真的對師很是抱歉、懺悔再懺悔。所以開始打坐,也不敢妄語說大話,就努力朝著每日坐1~2個小時的目標前進,修「止、觀」,期望「禪定」加深、「慧觀」增長。
也回想自2011年以來,經歷過同參們的別離、自身手臂跌斷等等,都藉由觀修師所教導的「四念處」、「轉識成智」,而較能淡定坦然面對,亦懺悔跟同參們相處的諸多習性過失。同時也歷經了父親去逝,相隔9年,母親亦往生――尤其是母親往生前三個月,恰好遇上新冠大疫現前,身為子女的我們難得見面,更是悲痛。每每想起自己對父母親的過失,心中更是異常懊惱、悔咎!幸賴有導師教授禪法、佛法的正知見,而能支撐、度過此段日子;也深刻體會到佛法說的「無常、苦、空」,除了深自懺悔己過外,也祈禱父母皆能歸依佛法僧、往生淨土。
今2022年,猛然警覺自己已經退休13年、已是一個60幾歲的老嫗了!記得以前上班是「度日如年」,天天期待下班;退休後則是「度年如日」,學佛的好時光竟然如此短促,好可怕呀!雖然現今導師的教法尚未完全出版,但我們若有心修學,教法、調音器其實真的不用多!比如已出版的《優曇之花》、《我們體內的提婆達多》及《達摩四行觀》註本;比如大鑑網站已發布的六祖《壇經》前6品筆札、《維摩詰經》前6品筆札、《道德經》前17堂筆札,即已涵藏了大量禪、教的精髓、要旨,且六祖《壇經》筆札,內容亦包含南北傳共修的根本佛法:「四聖諦」、「三法印」、「十二因緣」;若真能腳踏實地修學上述珍貴的教法,並從中揀選自己喜悅受用的句子當作「禪柱子」,當真好好地實修、履踐,即已不辜負此生了!
比如閱讀《達摩四行觀》註本:修習「報冤行」,可以對治「怨憎會」苦;修習「隨緣行」對治「愛別離」苦;修習「無所求行」對治「求不得苦」與「五陰熾盛苦」;修習「稱法行」,從空起明,六度波羅蜜作完放下,不執著。又如,能夠修習《壇經》筆札的一句:「於諸受而不受」,能奉行、修持到底,可能已成滿「平等性智」,已是高修行者的境界了。
攝影:Nicole
深知要「依師教法、如說而行」,才是真正報師恩、如來恩、父母恩的最佳方法。
而一己亦有自知之明,知道自身的教觀、禪定仍然非常淺薄,但了解只有「修行」才是人生最好、最正確的選擇,一定要有信念、及長遠心堅定不移的往前行;而且也深知要「依師教法、如說而行」,才是真正報師恩、如來恩、父母恩的最佳方法。慶幸此生能追隨一個梵行淨白、修行極度精進、極度嚴謹而致勞疾羸弱的大鑑導師、一位真修行者!期望師法體安安康康、繼續帶領大鑑禪學會、住世常轉法輪。也期望能和大鑑同參們志操相攜,一起前進、共修共勉,持續弘揚師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