風景攝影:蘇仁浩,
佛像轉載自《安岳石窟藝術》,設計:Nicole Liang
修行者的「法智」――其悲、智的深度、高度與廣度,本取決於其「行境界」的高廣深。是因果相應,如是種子,如是花,如是果的!
從行境界法智生
梁寒衣
「從行境界法智生」《華嚴經》如是道。
――這是到底的一偈,值得所有真欲修行的佛子時時記誦、參思、把守、銘刻。意即,唯有真實發心起行、實踐、行動,才能湧生真正的如來法智。
如來法智本包涵「世間智」和「出世間智」的圓滿――世間智,指的是世間的專業知識、技藝、學問,例如文化、藝術、科學、醫學、工技、建築……等等,屬「後得智」(即後天修習的智慧)。出世間智,即「解脫智」,務求出離/解脫生命、人性所有羈絆、煩惱,獲致涅槃寂靜――這是佛弟子修行的根本命題(註)。
前者主「悲」,後者主「智」。緣於一旦發行,投入、起作、參與種種弘化、利生的事業事行,馬上就可能面對各種琳琅橫陳、滋味紛雜的境相與境界的挑戰和折挫:一類屬世間智的,即世間專業技術、能力、智識的不知、不能、不會、不足,或闕漏、不到位。
一類則屬出世間智的,唯因「事是人作」、「事不離人」,與來自十方不同背景、專業、知見、情性、嗜欲、目標、習性……炯絕差異的煩惱有情合作,其磨合、對流的過程,難免於境界倏起――種種衝突、齟齬、傾軋、流言,難相契、或不對盤……乃至彼我無明,互為對流,各起煩惱、是非、競諍、嫉忌、排踏。於兹,更須體得「揹著火鍋去救火」的病灶,瞭然「徒修福善、不調心性、和定慧」的弊害――從深刻經驗、反省自身的慧不足、定不足、戒不足、忍辱不足……開始,更立定腳跟,精勤禪教、力修止觀,向不足、闕憾處猛力下手、調御;依此,自然能生勝義法智。
因之,「從行境界法智生」灼然為顛䟔不破的法語:依此「行境界」,不是能出生世間法智,便是能生起出世間勝義法智,或雙向雙行、兩種法智俱共生起、增明。它也是「從八萬四千煩惱,生八萬四千智慧」義。
以主「悲」故,廣善學習世間萬法、技藝,以對應、接引當代當來。以主「智」故,不願無明對流,同陷泥淖、火鞲,故力求佛智,力求覺醒、調攝。
攝影:蘇仁浩
且不說利益群生,光只為個人修習,也一樣是「從行境界法智生」――渴望般若智慧,卻不求甚解、矇懂儱統、不肯深研深究經教;欽羨「甚深禪定」,卻連拗腿、禪坐也渙散懈怠、不肯如實照表操課;口談「忍辱」,卻傲慢到逢嗔必發,連基礎克己、按捺、耐煩的工夫也不作……連行都不行,操作亦懶於操作,如此,又怎能體驗、感知如來法慧?又怎能捫摸親切、入皮入膚入骨入髓?而所謂「初、中、深機」的修法者,也無非從他「行境界」的層次、深度作準判而已。立於海畔、光說不練、動也不動的,自然談不上「行境界」。入佛智海一公里的,行境界自然比不上十公里、一百公里的;而十公里、百公里的又遠遜於五百公里、千公里……那些當真卯足勁、「行深般若」、「入深佛海、佛智」的!
整部《華嚴經》著名的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」,所表述的也無非就是「從行境界法智生」:不是跬步千里,一程又一程,程程無盡,跋涉無盡國土、城墟,徧參五十三位在家、出家,各種性別、年齡、階級、角色、專業(包括國王、妓女、佛母、梵唄家、航海師、香道家、算學師、供養人)……的五十三位大善知識,聆聽他們自自我的領域、經驗出發,所深參、深會、深修的心髓與旨要,依之而深行參修、契悟,善財童子則決定無能成熟轉身……。他的無量法智,本自行行重行行、打死不退的決定心、決定願、決定行中得來!不出門,不行路、行動、如實參叩和履踐,則無所謂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」。而五十三位善知識所揭櫫的,也無非即是他們自身的「行境界」和「法智」所由來罷。八十卷《華嚴》所浩湯流展的,原為無量「行境界」和「法智」的芬嚴花菓。
是了,從行境界法智生,且會取!
寫于二〇二三年十二月四日
(註)世間智和出世間智的修習,總括即為「菩薩五明」(五明,即五種使心智明亮之道),為:聲明、工巧明、醫方 明、因明、內明。前「四明」涵括所有文學、詩歌、音樂、藝術、工技、醫藥、科學、物理……等一切人類的智識學問,屬世間智。「內明」即「解脫智」,屬出世間智。
相關連結: